奉献海外的70后地质人——赵志伟
赵志伟,男,汉族,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海外公司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外工程地质勘察项目。
2000年7月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赵志伟长期坚持在野外一线工作,并先后共完成了约一百五十项国内各类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及近五十项国外勘察项目。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每一个负责的工程项目严把勘察施工质量关,确保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在报告编制上争优创优。为保证工期,他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向业主提交报告。所提交的勘察报告多次获得省局、院优秀勘察报告奖,其中“江苏省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报告获2004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创新二等奖、省地勘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为实现地勘单位“走出去”的宏伟战略目标,2007年院正式成立了海外公司,以开拓海外岩土市场。同年8月,赵志伟告别妻子及刚出生6个多月的孩子,生平第一次踏出国门,乘坐国际长途航班,来到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国,负责实施第一个国外项目——汤加王国首都CBD重建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国内项目早已驾轻就熟,而国外项目由于当地气候炎热、缺少后勤保障、工作条件艰苦、与当地工人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等,第一次负责实施国外勘察项目所面临的困难远比国内要多得多。除了做好地质编录工作,他还要负责测量、施工现场管理、翻译等工作。
勘探孔定位放样时,项目组没有专职的测量员,他就兼职充当测量员,和机长两人一起进行测量放样。有一次放孔过程中,突然从附近民舍内窜出一条恶犬,一边狂吠不止,一边迅速扑向他腿部撕咬。他虽及时闪躲避让,但工作裤仍被锋利的犬牙扯破,大腿上留下几道牙印,差点儿就被咬伤。
勘探施工过程中,他发现钻机卡盘的几个弹子损坏了,卡盘无法卡住主动钻杆,为保证正常施工、按时完工,必须尽快予以更换。而在汤加这个弹丸小国,没有任何工业,生产物资紧缺,所有的物资材料均靠进口,想买到类似的配件是非常困难的。他跑遍了汤加所有大一点的五金店,都没能买到卡盘上所需的弹子,但他并不灰心,经多方辗转打听,终于在一家当地华裔开的五金杂货小店,买到了一盘有同样大小弹子的轴承,把轴承敲碎后,取出了里面的弹子,顺利地修好了钻机卡盘,保证了钻机的正常施工。
尽管项目实施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他深信“办法总比问题多”,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该项目。
2008年赵志伟负责实施援加蓬国家体育场项目,该项目为我院野外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国外勘察项目之一。加蓬地处西部非洲赤道附近,气候终年炎热。拟建体育场位于热带雨林内,场地植被茂密,通行条件极差,项目组雇用了数名当地工人用砍刀清除灌木及杂草后,才能勉强使人员及钻机设备通过。森林里经常有毒蛇在草丛之间游走,在场地地形测量时,项目组人员都是边前进边用长棍探路,以防被毒蛇咬伤。据当地工人讲,森林里还有豺狼等凶猛的食肉动物蜇伏于密林深处,一旦人们侵入它们的地盘,很可能会遭遇袭击。
除了毒蛇猛兽,原始森林里还有成千上万的蚁巢,像一颗颗地雷一样防不胜防。非洲红蚁虽然个头不大,但极具攻击性,喜欢在朽木或小土堆上筑巢。野外勘测时只要一不小心,便会踩到朽木或土堆上的蚁巢,顿时成群红蚁倾巢而出,迅速往人腿上攀爬。这些红蚁只要钻进裤管或鞋袜里便会疯狂噬咬,被红蚁咬后往往让人疼痛难忍,而且蚁毒还会使皮肤起包流脓。
加蓬当地属于疟疾高发区,树林及草丛中蚊虫大量滋生,一旦被其叮咬,很容易感染疟疾。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赵志伟四肢常常被蚊虫叮咬起包,以致感染了疟疾,病发时连续数天高烧40度以上,每天呕吐不止,人也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加蓬经济落后,当地医疗条件较差,疟疾如果医治不及时的话,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项目组先将他送往驻加蓬中国医疗队,但医疗队没有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只好送到首都一家在当地算条件较好的外资医院住院就医,连续挂水一周后病情才逐渐好转。出院时,他的体重居然一下整整减轻了10斤,人也明显消瘦了一大圈。尽管大病初愈后身体仍很虚弱,但是赵志伟放弃了病后休养,毅然投身于紧张的野外勘探工作,确保项目野外勘探工作按期完成,受到了中国驻加蓬经参处及加方体育部一致称赞。
2012年海外公司承接了柬埔寨柏威夏铁矿至沙密铁路项目,由赵志伟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该项目是海外公司承接的首个国外铁路勘察项目,线路全长400多km,由北向南贯穿整个柬埔寨。沿线经过平原、沼泽、岗地、丘陵等多种地形地貌,野外施工条件十分艰苦。
柬埔寨铁路项目为初测阶段,各工点钻孔间距较大,一般在10~30公里。一方面,柬埔寨国内由于长期战乱,交通通行条件较差,除了几条首都金边至各省首府的国道路面状况相对较好外,其余皆为简易土路,钻机搬家难度大。另一方面,项目组4个机台班组分布于不同区段同时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
作为项目技术负责,赵志伟早上六点多钟就出发上工地,晚上有时要工作到深夜才能赶回驻地休息。在野外勘探施工期间,他与设计人员一起沿线进行地质踏勘、放孔,每天奔波上百公里巡查各个机台,对于勘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机台地质员一起探讨研究,并对每个机台的钻孔进行终孔验收,及时整理收集的钻孔编录资料。项目组时常人手不够,有时他还要承担部分后勤工作,给机台运送食品、柴油及钻机配件等。
铁路项目勘察技术要求较高,野外施工前赵志伟认真研究项目钻探任务书及相关规范,并组织所有技术员进行技术研讨,在每个钻孔开工前均在现场对地质员进行了技术交底,确保钻孔编录资料满足委托方要求。在他的带领和鼓舞下,项目组所有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工作,严格要求、乐于奉献,克服了重重困难,高质量地按期完成了该铁路项目野外勘察工作,受到了委托方的高度赞扬。
在国外工作的数年间,赵志伟还陆续完成了援吉布提科研中心和外交部培训大楼、加蓬蒙贝利锰矿尾矿坝、汤加王国新建王宫、安哥拉罗安达省政府办公大楼、安哥拉洛比托水泥厂、安哥拉卡宾达体育场、津巴布韦国防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V.C.伯德国际机场航站楼、援老挝元首府接待楼和建国阵线培训中心、援吉尔吉斯斯坦中文学校、援卢旺达职业技术学校、刚果(布)黑角机场航站楼、援塔吉克斯坦努列克市两所学校、援塞内加尔孔子学院、援牙买加外交外贸部大楼等数十项国外勘察项目,足迹遍布东南亚、中亚、非洲、南太平洋及加勒比等地区。由他负责所完成的国外项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在海外岩土市场上逐步树立了“江苏地勘”的品牌效应,为实现院宏伟战略发展目标贡献了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