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中旬,溧阳市普遍遭受了一轮暴雨到大暴雨,地灾防御形势严峻。省工勘院作为溧阳市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研究所闻“汛”而动,积极打好防汛减灾“主动仗”,完成地质灾害汛期排查及应急调查工作,全力协助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镇、村地方政府开展科学有效的应对处置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现场调查
一、迅捷响应守护生命安全,专业行动筑牢防灾长城
2024年7月11日20时,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气象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20时30分启动防御四级响应。7月12日5-16时,溧阳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溧阳南部天目湖镇、戴埠镇等低山丘陵区短时间内坡面片流汇集,山体冲刷严重,沟谷水位暴涨,形成山洪,多处山体边坡发生岩土体失稳滑塌,部分边坡紧邻居民住宅或道路,存在险情。水文所秉承“险情就是命令”原则,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于7月12日~14日开展全天候地质灾害巡查及应急调查工作,共完成了17处地质灾害调查(核查)点,均位于天目湖镇及戴埠镇。其中3处为已有地质灾害隐患(2处崩塌、1处滑坡),其余14处为新增核查点。边坡滑塌等灾害体冲毁围墙、挡墙甚至砸毁房屋,部分滑塌体冲至坡脚道路,阻碍通行,由于科学预警及提前防御,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累计共造成直接损失约80万元,灾情威胁人数总计约45人,潜在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现场支撑决策
我院技术人员兵分两路,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进行灾害体调查、成因及稳定性分析,判断灾害体危害特征及发展趋势,划定紧急危险区,现场指导撤离受威胁人员,协助人员、机械清理道路上的堆积物、设置警戒线及警示牌,保证道路畅通的同时避免人员遭受灾害,为现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提供合理化指导。经过3天2夜的连续奋战,应急调查工作组圆满完成了本次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有效发挥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作用。
二、科学预警护佑生命财产,紧急避险树立防治标杆
7月12日17时,溧阳市戴埠镇倪岗岕6号居民房屋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质灾害预警与紧急避险行动,不仅有效保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倪岗岕6号屋后边坡为低山丘陵区的一处斜坡建房遗留边坡,其地质环境复杂,长期以来都是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基于对该区域的深入了解和前期历史灾害分析,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戴埠镇国土所与我院紧密合作,将该边坡列为高风险监控对象,坚持定期巡视巡查,特别是在连续强降雨期间,更是加大了监测频次,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地质变化动态。7月12日,在持续的暴雨冲击下,倪岗岕6号屋后边坡出现了异动,滑坡风险急剧上升,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戴埠镇国土所和倪岗岕村村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有序组织周边居民紧急撤离,通过高效运转的预警系统和地方政府的迅速行动,坡脚房屋内的居民在滑坡发生前被及时疏散至安全地带。当日下午5时左右,随着一阵轰鸣声响起,该边坡发生明显滑动,滑坡体总量约3000立方米,造成坡面植被严重破坏和房屋多处受损。由于居民已提前撤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悲剧。


经科学预警并及时撤离,戴埠镇倪岗岕6号屋后滑坡毁坏民宅,未造成人员伤亡
自汛期以来,水文所全面进入应急状态,积极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值班值守,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对服务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风险区开展拉网式隐患大排查、核查,发现险情及问题立即上报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灾防线,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下一步,我院将针对本次应急调查中稳定性较差、危害程度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灾专项勘查设计,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地灾防治任重道远。省工勘院将坚持“基础性、公益性、专业性”基本定位,加大科技、人才、装备和信息化投入,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风险管控、综合治理能力;推进落实切坡建房专项调查及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工作,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精准防控,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防灾减灾贡献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