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在高精度地形测绘与三维建模、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矿产资源调查等领域应用广泛。为深化科技创新在地质领域的实践应用,推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2月11日,环境地质队组织开展了无人机智能化运用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特邀大疆无人机技术团队全程指导,队属各部门五十余名技术骨干参与,通过“理论+实战”双模块教学,全面赋能地质工作者掌握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新技能。
政策法规筑基,技术融合提效
理论培训以实战需求为导向,重点解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及空域审批(UOM系统)操作规范,结合环境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强化技术人员依法合规开展监测任务的意识。专家以大疆M350无人机为例,系统剖析其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及监测等案例中的性能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无人机协同作业方案如何优化传统地质调查流程。
实战锤炼技能,数据赋能监测
实操演练环节聚焦环境地质工作的核心场景,参训人员通过设备组装、飞前检查、航线规划及数据采集全流程演练,深入掌握无人机野外作业技巧。培训团队特别针对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等场景,模拟了多机协同作业模式,并强调飞行安全与数据质量控制要点。参训技术员表示:“无人机技术突破了传统人工勘测的时空限制,尤其在偏远山区或危险区域,能够高效完成大范围数据采集,为后续环境评价与治理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
当前,无人机技术已成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的“新利器”。其在高精度地形建模、地表形变监测、生态遥感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数据获取的全面性与时效性,助力实现“隐患早发现、风险早预警、问题早治理”的目标。本次培训不仅强化了技术队伍的专业能力,为今后的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更标志着环境地质队向智能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未来,环境地质队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业务融合,探索无人机与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结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为守护生态环境安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更强技术保障,全力谱写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环境地质队监测所 王浩)
